缺鈣怎麼辦?缺鈣是怎麼回事?

平常我們所說的“缺鈣”和“低鈣血症”不是一個意思

“缺鈣“是一種老百姓的說法,它並不能準確反映臨床症狀和血鈣的對應關係。真正的缺鈣醫學上叫低鈣血症,只有通過檢測結合症狀才可以確診。

低鈣血症引起的典型臨床表現主要是驚厥的發生。而老百姓說的“缺鈣”是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。

當嬰幼兒因為各種原因缺乏維生素D時,會導致體內鈣磷代謝紊亂,而產生的一系列影響骨骼肌肉的病理性變化,嚴重時導致軀體骨頭變形。佝僂病在全國範圍內發病率都非常高,是小兒時期常見病,十分普遍。但其真正的病因,不是因為缺鈣,而是缺少維生素D,導致鈣吸收不良,血鈣不同程度降低。

對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我們認識一下吧:

像是六個月以內的小朋友缺鈣主要會出現神經精神方面的症狀:比如會出現1.多汗,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較多,使小兒頭顱不斷磨 擦枕頭,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。2.煩躁易激惹:精神煩躁,愛哭鬧,動不動就發脾氣,不乖巧。3.夜驚夜啼:夜間常突然驚醒,啼哭不止。

到了六個月以後的孩子缺鈣,還會出現骨骼發育不良等症狀:比如 1. 前額高突,形成方顱。2.枕禿。3.厭食乏力、腿軟抽筋、偏食挑食、牙齒發育不良、易感冒和過敏。4.出牙晚:正常第一顆牙齒大約在出生後4-6個月萌出,超過12個月未出牙者考慮出牙延遲。5.前囪閉合延遲,前囟門閉合時間在1-1.5歲,超過1歲半後仍不閉合者稱為閉合延遲。6.常有肋緣外翻、串珠肋,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,肋軟骨骨化不良,各個肋骨的軟骨端增生連起似串珠樣,常壓迫肺臟,使小兒通氣不暢,容易患氣管炎,肺炎。

1歲以後小兒學走路,如果缺鈣嚴重者就會出現長骨骨化問題,比如站立時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,表現為”X”形腿,或者”O”形腿,並且容易發生骨折。肌肉肌腱均鬆弛:如果腹壁肌肉、腸壁肌肉鬆弛,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。如果是脊柱的肌腱鬆弛,可出現駝背。還可以出現“雞胸”“漏斗胸”等骨骼畸形。

到了2-3歲以上,經過治療,缺鈣症狀及輔助檢查都恢復正常,留下的骨骼畸形就成為後遺症了。

值得注意的是:維生素D缺乏還可以引起另外一種疾病,臨床上稱之為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,主要表現為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,肌肉痙攣,手足搐搦、喉痙攣或者驚厥發作,嚴重者危及生命。也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明顯血鈣降低而出現的症狀。

以上兩種疾病就是人們常說的“缺鈣”,其實是指小兒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佝僂病和手足搐搦症。大家明白了嗎?
那麼是不是有了部分症狀比如多汗、枕禿就能確診是缺鈣呢?不能!確診是需要金指標的。對於微量元素缺乏,檢測血中鈣元素含量結合症狀才可以確診。

通常,西醫對於缺鈣的診斷要從幾個方面綜合考慮:

第一是病史,就是了解引起疾病發生的原因和誘因,如近期飲食情況(攝入)、身體疾病情況(消耗)及一些可能導致缺鋅缺鈣的其它因素等。第二是體格的檢查:包括症狀加體征。第三是輔助檢查:包括抽血生化檢查和骨X線檢查。所有疾病診斷都是病史+體格檢查+輔助檢查,綜合判斷的。

症狀輕微,考慮食療,日照和運動

如果症狀輕微或者是輕度,可以考慮食療、日照、運動等方法處理。飲食中含鈣高的食物有乳製品、豆製品、海帶、蝦米等。如果重症或者驚厥,必須藥物治療,補充維生素D、鈣劑,以及抗驚厥治療。

但是最主要的還要看孩子的腸胃消化吸收功能。也就是孩子能不能把這些食物中的營養轉化為可以利用的營養。雖然是缺什麼就吃什麼,吃什麼就補什麼,但是,肯定不是吃多少就補多少的概念,這個除了食物品種吸收率的問題外,還要考慮孩子本身的吸收能力。

必須理解:不是吃什麼就一定能補足什麼,而且,也不是吃多少就一定能補多少。相反,微量元素人體需要量很少,如果補充過多,也容易導致過量中毒,物極必反的。

一個孩子身體裡的鈣吸收率,要從三個方面看。

即:攝入了多少?消化吸收了多少、排泄了多少,這三個方面。

攝入了多少?這個就要涉及到孩子的飲食餵養問題了,比如每天攝入的總量夠嗎?一個長期厭食的孩子肯定容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問題。第二個攝入品種問題,一個挑食偏食的孩子很容易導致某種微量元素缺乏,比如輔食添加過遲,偏肉不愛吃蔬菜等。第三個烹飪問題,如果破壞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成分,吃再多也難以達到需要的標準。還有疾病原因導致不能進食等。

消化吸收了多少?這個是最主要的問題,攝入的食物或者藥物,都要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來完成,才能把外界物質經過分解、轉化、結合,再合成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,並輸送到全身各處,進行物質交換,新陳代謝。氧氣和營養以保證人體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運行,廢物再從大腸排泄出去。如果各種原因導致消化吸收障礙,顯然物質的轉化不能實現,外界物質不能被身體利用,從而導致需要量下降而缺乏。

排泄了多少?一般指皮膚、大便和小便三個途徑。比如生病的情況下,比如某些嘔吐腹瀉,會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,包括微量元素,就會出現暫時性的低鉀,低鈣的情況。

低鈣伴隨維生素D缺乏可以同時補充:維生素D和鈣

下面是關於常見補鈣製劑

◆葡萄糖酸鈣及乳酸鈣 :葡萄糖酸鈣吸收率27%,乳酸鈣吸收率32%,乳酸蓄積容易人體乏力,葡萄糖對糖尿病病人不利。

◆活性鈣 :活性鈣大多為海洋生物貝類外殼煆燒而成,多以氧化鈣、氫氧化鈣形式存在,含鈣量低,水溶性差,鹼性強,副作用大。對胃腸刺激性大,雖離子化程度高,溶解度大,但生物利用度仍不高,有一定毒副作用。

◆碳酸鈣 :是含鈣量最高的一種,吸收率可達39%,可溶於胃酸,已成為劑型最多、應用最多的補鈣劑。

要注意:鈣和鋅都是金屬離子,它們在吸收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通道入口量。如果鐵和鋅同時不足,只要同時提供的鐵和鋅總量不超過25毫克,就沒有競爭。如果超過這個限度,吸收過程中會發生相互抑制。”強者占上風,弱者被淘汰”。也就是說,比如說鈣的加入越多,鐵的吸收就會減少。如果鐵的加入量大,鋅的吸收量就會小。因此,需要同時補充鈣和鋅劑時,最好間隔2小時左右。

補鈣之前,必須要說明的是,一定要找到低鈣的原因!

小兒常見原因是維生素D缺乏而導致鈣絕對或者相對不足。尤其是北方地區氣候寒涼、穿衣多、少出戶外、日照時間不足,皮膚內維生素D合成不足,或者先天儲備不足,胃腸吸收不足等,都要常規補充維生素D,維生素D不足會直接影響鈣質的吸收。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維生素D缺乏和鈣的流失,比如甲狀旁腺功能異常、癲癇反復發作、抗癲癇等藥物使用、肝腎功能不全等,當臨床上治療效果不好時要積極尋找病因。

嬰幼兒建議出生三周後就開始補充,持續到2周歲左右。每天維生素D總攝入 400-800lu,且要定時體檢,化驗維生素D及鈣含量,以便調整劑量。

在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時,還要注意草酸、植酸和磷酸會阻礙鈣質的吸收,避免同時攝入含有這幾類成分的食物,如菠菜、蔥、韭菜、全麥等。另外多運動,多曬太陽都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。

其實缺鈣的問題,在中醫來講,主要還是屬於脾胃的問題。也就說,這個孩子的脾胃功能無法正常的攝入吸收轉化營養,為自己的身體產生鈣元素。

缺鈣的很多表現,包括厭食、偏食、挑食、噁心、嘔吐、積食、便秘、腹瀉等,很多都是脾胃的運化功能障礙導致的。

中醫的脾胃不同于西醫的脾和胃單一臟器的概念,而是包含了整個消化系統在內的一系列結構和功能。主要負責食物的輸送傳佈和變化,同樣地要把外來物質在體內進行分解、轉化、合成和利用,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,來維持生命。

中醫一直強調:脾胃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沒有脾胃對食物藥物的加工重組,就沒有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(氣血),即精微物質,包括了我們西醫所說的微量元素。同時,從中醫整體觀來講,陰陽五行都是都是相互依存,相互制約關係,它們之間形成一種相對平衡穩定的關係,來維持人體身心健康狀態。也就是說,肝心脾肺腎任何系統出現問題,都會影響到脾胃的正常功能,比如,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著脾胃的升降出入運行,肝氣的鬱滯會引起人的情緒方面的問題,從而波及到脾胃運行,也同樣會導致微量元素缺乏。

缺乏二字在中醫來講,就是內虛、減少的意思,言而之意就是不足的意思,所以“損者益之,虛者補之”。

要注意的是:家長不要急於見缺什麼就急於補什麼。要首先沉著冷靜,尋找缺乏的原因,這是治本。是餵養方式品種問題?還是烹飪問題?是孩子問題還是家長問題?

中藥對於機體的作用是複雜的,補虛作用不是簡單的微量元素的補充,可能主要是通過調整機體的正與邪、陰與陽,氣、血、津液及經絡和臟腑的平衡,以及調節微量元素代謝、效價和活性來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,維持體內各種微量元素的濃度平衡。而不是單純的“多退少補”的問題。

臨床中出現低鈣症狀,除了“缺什麼補什麼”的對症治療外,更要積極尋找病因,進行源頭治療,即標本兼治原則。比如飲食調理、脾胃調理、情緒管理、寒熱護理等等,都是周身統一兼顧調理的思路。

調理脾胃的思路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:

一是減少對脾胃的傷害。

1.選好消化吸收的食物,比如米麵製品,菜要少鹽少油少糖,盡可能的吃溫暖的,不寒涼生冷的食物,尤其是比較虛寒的不要吃太多水果。(養脾胃的粗茶淡飯食譜)

2.小月齡的孩子在輔食餵養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,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中,要密切的觀察孩子的大便睡眠,及時調整就可以預防積食產生的脾胃疾病。

3.減少生病用藥的幾率,盡可能的選擇食療,推拿的方式去處理問題,此外,預防疾病的學習也很重要。

二是增強脾胃的功能。

1.一個是做一些日常的捏脊,腹部按摩,來幫助孩子提升脾胃功能。

2.另外就是運動曬太陽,因為人的真皮中含有沒有活性的VD的潛體,在紫外線的照射下,經過化學轉化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VD,而且,曬太陽的時候不能隔著玻璃,要在戶外才能完成這個過程。從中醫的角度來說,就就會增加氣血的迴圈,提升陽氣。

最後,不要過分依賴藥物:現代人們活在廣告的商業社會中,過分依賴醫生和藥物,殊不知藥品魚龍混雜,眼花繚亂,不知道你會碰到哪一個?藥物的長期來看傷害還是很大的。其實,健康就在日常衣食住行的自身保養中獲得的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